回复:2 浏览:461 |
俄称中美核战中国秒跪: 一人出现扭转了大局
|
分享: ![]() ![]() ![]() ![]() |
---|---|---|
发表时间:2015-12-22 10:36:30 我有话说(2人参与)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在我国第二代战略核武器还没有设计定型之际,中国的核力量总体上来说是非常脆弱的。 俄罗斯媒体认为,中国早期核武器师承前苏联,从发射和投掷平台再到核武器的爆炸性能基本上仅相当于前苏联60年代的水平,由于早期中国的火箭技术比较落后,我国装备的东风4和东风5型战略导弹使用液体燃料,这类导弹在发射前需要进行液体燃料加注,所以导弹的保障和维护极为繁琐,导弹发射阵地且相对固定,基本都在美军核武器的瞄准之下。 中国东风-4和东风-5型战略导弹的生产车间 俄罗斯媒体认为,上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的核反击能力实际上对美国来说只具有象征性意义,中国核武库中可以覆盖到美国本土的武器只有数十件,而美国则拥有2000件随时可以动用的核武器。 我国东风-5A型液体燃料洲际核导弹的固定式发射井 特别是在当时,虽然我国已经在初级小型化原理试验和中子弹原理试验中取得了成功,但在第二代核武器(东风-31、东风-21)还在进行技术攻关的关键时期,一旦发生核战争中国将坚持不了1个小时,中国的大部分核武器都因为不能进行机动运输发射,而可能在发射前就被对方核武器摧毁。 据外国媒体透露,中国在河南省和云南省建造有数十个真假固定式发射井,但总体上来说,固定式发射井目标固定,是对方核武器的首选目标,生存能力非常差,中国必须尽快研制可以进行机动部署的固体燃料核武器,且携带小型化核弹头,才能在敌方首次核打击中存活下来,并进行反击和第二次反击,这才是对美国有威慑力的核战能力。 怎么办?就在中国加快研制一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为主,的第二代小型化、机动性核武器的关键时刻,我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审时度势,对世界核武器技术发展做了深刻分析,认为当时,美国核战斗部的设计水平已接近理论极限,他们为了保持自己的核优势、限制中国和法国的核武器发展,很可能会加快禁止核试验的谈判进程,遏制我国核武器走向小型化和机动化,而那个时候中国正处于突破第二代核武器优化设计的关键时刻,如果必须做的热试验还没有做完,该拿的数据还没拿到,核武器事业很可能“功亏一篑”。 1986年,邓稼先和于敏向中央建议,要求加快我国核试验步伐,尽早完成必须要做的核试验。 东风-41机动式陆基洲际弹道导弹 1992年,美国在完成了最后6次核试验后,果然开始积极进行全面禁止核试验的谈判。 我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 1996年,《全面禁核试条约》签署,而这一年之间中国完成了最后一次热核试验,也就是第45次热核试验。 之后,东风21和东风31导弹先后试射并定型。正是因为邓稼先和于敏先生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为我国争取了宝贵的10年热核试验时间,做完了必须做的热试验,让中国跨过了核弹头小型化和核武器安全化这道坎,成就了中国新一代核武器和共和国的核盾牌。 大国棋局暗流涌动:中美俄频繁亮剑选边站 当今世界,表面上看是文明开化的社会,其实背后隐藏着列国之间的弱肉强食与阴谋算计。中美欧俄四大势力之间合众连横,其他的小国则凭着各自的政治嗅觉选边站队。棋局一步走错,大国如苏联就会陷入分崩离析,经济倒退,民众贫穷。而小国就如利比亚和伊拉克,付出的是国破民亡的代价。看懂这场棋局,则能在众多的新闻事件中提前看到未来的结局,而不被那些被西方洗脑的砖家或者被书本毒害的叫兽们蒙蔽,从而大势了然于胸,遁隐或入世,来去自如。那么,面对如此一盘大棋,到底该怎么下?首先得看中美欧俄这四大高手了! 一、武器和货币:美国凭什么称霸世界? 美国,世界第一强国,也是一个极端自私自利,为了利益不折手段,背信弃义的奸诈狠毒的国家。自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国之间以黄金白银或货物等价交换的贸易被美国官方货币“美元”所取代。长期以来,美国以其强大的政治威信,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国际通用货币美元,称霸全球。美国如今的老大地位除了军事实力外,最重要的就是美元的世界通用货币地位,也就是没钱可以印钱花的地位。 美国是一个为了利益不折手段的国家 1、美国通过控制石油资源来确立美元世界货币地位 为什么世界贸易基本上都是用美元来结算的?美元凭什么获得世界货币的地位?——这种地位来自于对石油资源的控制,因为美国控制了中东,所以石油必须使用美元才能购买。为了控制中东,先后发起阿富汗战争、海外战争,伊拉克战争,挑起阿拉伯和以色列之间的战争,目的就是分化中东,而逐一掌控中东的石油出产国,建立欧佩克(OPEC)组织,用来掌控石油的输出,通过控制世界能源的方式绑定美元,巩固自己的霸主地位。如今中东除了叙利亚和伊朗外,基本上都被美国控制或胁迫。 2、美国掌握了货币话语权,享受发展中国家人民的供养 美元成为世界货币之后,美国就将自己的发展重心从制造业转移到了金融业。用自己掌握的资金让发展中国家干活,享受全球发展中国家人民的供养。这一局面,美国也早就预料到会有崩盘的一天,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千方百计的进行掩盖,同时疯狂把这些金融产品兜售给其他国家,从而转嫁风险到全球,于是金融危机爆发。 美元的世界通用货币地位是美国强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3、美国应付危机的手段是放任致力于国外业务的银行倒闭,让别国对此买单,将资金注入到核心银行 由于崩盘造成资金大量损失,为了恢复经济增长,美国就走上了量化宽松(QE)之路,也就是开始印钞,并让钞票流入到发展中国家(主要是中国)。通过推高发展中国家的泡沫,然后在泡沫最大的时候突然缩回,让泡沫破灭,然后再低价收购控制发展中国家的优质资产,再推高资产价格,从而消除自身的危机。 二、面对美元强权,中国怎么PK美国? 1、美国金融危机,中国应对措施的反思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此时我们中国做了什么?也许是害怕民工返乡潮带来的政局不稳,又或是出于某些利益集团的干涉,上届政府举国上下推行了所谓的4万亿刺激计划,地方政府开始拼命的找银行借钱进行投资拉动GDP。同时由于美国QE量化宽松的资金流入中国,这些美元被强制结汇,印成相应的人民币发行到国内,也就是说,人民币的印钞是来自于美元的输入,有多少美元进来,就印多少人民币。这些资金打着各种幌子进入到了以房地产行业为主,及铁路、公路、机场等政府项目上,中国疯狂的建楼,推高房价,酝酿了中国地产的巨大泡沫,地方政府因此欠款20多万亿,反正不是自己的钱,也不心疼,到时拍拍屁股走人,下一届政府会怎样也轮不到自己操心。 政府一说上项目,大家就一拥而上,本来一个好端端的光伏项目,迅速从供不应求变成了产能过剩,导致光伏企业大量破产,留下一堆债务丢给银行去还。有的城市欠债每天的利息就高达一个亿之多,这些利息主要靠卖地来还,把地高价卖给房产商,房产商建房子高价卖给老百姓。说白了就是老百姓拿三代积累的财富给了政府、银行和房产商,所以房地产是地方政府的发财之路,谁跟房地产过不去就是跟政府过不去。 2、中国“影子银行”是怎么兴风作乱的? 四万亿下去带来一系列后果,后来高层意识到这样下去会出大问题,于是出台一系列调控政策限制房地产,表面上银行收紧了对房地产的贷款,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银行和信托公司相互勾结,以银行的名义包装推出一系列极具诱惑性的“高收益”金融理财产品(5%以上的利息),虽然合同上写着有风险,但是推销的时候口头上当然是以银行信誉做保障,承诺绝对不会出问题。于是百姓疯狂的购买理财产品。这些理财产品的发行方是信托公司,不是银行,银行只是代发行,所以这些钱不计入银行的表内资产。说白了银行就是一个拉皮条的中介,出事了可以撇的一干二净,让你去找信托公司,合同上写着自担风险呢! 中美之间的博弈越发激烈 3、中国银行为什么要封杀“宝宝”们? 美国QE的目的达到后,从2014年开始,就要开始“剪羊毛”了。上次“剪羊毛”还是在1997年,造成东南亚经济危机,好在香港后面有大陆支持,避免了崩盘危险。而这次的羊则从东南亚换成了中国,并且这只羊的毛更长。随着美国逐渐削减QE,进入中国的美元便开始减少,导致新增的人民币也逐步缩减,而银行却仍然在埋头经营理财产品,一点没有意识到风向已经变了,于是6月份爆发了着名的“钱荒事件”,银行间隔夜利率飙升,也就是说大家都没钱了,银行间互相借钱,借钱的利率超高。房地产巨大的泡沫需要巨量的资金来维持,而国内的资金却逐渐枯竭,到处缺钱,为了维持泡沫,只能靠高利息借贷来维持不崩盘。于是余额宝以及各种宝宝的机会来了,收益率曾一度达到7%。不过后来由于余额宝抢夺了银行的资金,造成银行被迫提高存款利率,所以后来联手封杀“宝宝”,才让余额宝利息从7%回到了4%。 国内流动性资金进一步缩紧,消费市场恶化,导致中小房地产公司和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企业从信托公司借的巨额债务已经无力偿还,4月开始连续出现了信托违约。也就是说,当初买的理财产品的钱丢到水里了。第一单信托违约是诚至金开产品,当时为了不引起恐慌,工行出钱找了一个神秘人物私下把钱都还上了,可是如果连续出现信托违约,谁来当雷锋?最后这些债务都转嫁给了购买理财产品的老百姓。如此一来,皆大欢喜,信托公司没亏,银行没亏,亏的都是有闲钱的老百姓。 4、美国QE缩减,资金开始逃离中国 恐怖的是美国的QE缩减才刚刚开始,经济危机的苗头才刚刚出现,一切都只是拉开了一丝序幕而已。这个序幕就已经让中国国内的美元开始逃离中国,但是这个逃离的过程却一直没有引起国内经济砖家的注意,因为从表面上看,中国的外汇占款还是在继续增加,虽然增加的速度在迅速萎缩,因为资金的逃离是在中国企业借入美元债的掩盖下进行的。截至2013年底,中国借入外债共计8632亿美元,包括钢铁国企,中石化,国家电网等国有企业,以及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巨头都在借入美债,仅阿里巴巴一家就借入了 |